【牛樟】
樟科,常綠大喬木,別名:樟牛、冇樟、黑樟。台灣原生特有種,樹形粗壯堅實,所以被稱為「牛」樟,樹高可達30公尺以上,對環境要求甚苛,需濕潤適中、排水良好、含石率低、腐植質多的土壤,分布於中、低海拔的闊葉林,包括桃園、新竹、苗栗、南投、高雄、花蓮、台東等地,名列台灣闊葉林一級五木(台灣櫸、台灣烏心石、牛樟、黃連木、台灣檫樹)。
牛樟的葉子比其他樟樹大、圓、厚,樹形外觀也較其他樟樹巨大,樹冠呈三角形帽狀,其他樟樹則多呈圓扇形,且牛樟連葉子都有香味,所以牛樟樹下沒有蚊蟲,樹皮較軟、厚,色澤較紅,木材紋理深而明顯;其他樟樹色澤比較白且紋理較不明顯。
牛樟木質堅硬,具有天然芳香氣味,是極優良的高級用材及雕刻材,在明清時期,常被用作神像或藝品的雕刻木材,雕出來的神佛金身能千年不壞,且能滿堂生香。日據時代,因雕刻傢具業的蓬勃發展,加上樟腦油的巨大需求,牛樟樹曾遭致大量砍伐,導致幾近瀕臨絕種,現已被政府列為一級國寶級保育樹種。而神奇的樟芝就生長在老牛樟樹腐朽樹幹的心材內壁,或枯倒在地的牛樟樹潮濕表面。